最近缺钱出来打工了,面试的时候在天津本地,但是学习却要在江浙沪随机挑一个地方学习一个月,接着回去天津本地给你一个店让你接店,跨行业来到了一个仓储式的百货商店,所有的形式都是线上售卖(美团、京东、淘宝、饿了么),线下不对外开放,每天早8晚8那么干,反正每天自己就是笑嘻嘻,从店员的工作14天学习,一直到店长的7(学习)+7(操作)工作学习,每天打卡的一刹那就开始干活,除了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基本都在干活,我还学不会偷懒,所以基本吃饭叫外卖,吃完就继续干,反正都是一天。
从我第一天到店里给我的感觉就是,周边同事大多负能量很严重,所以我也是避免负能量,就自己干自己的。我是一个多干一点少干一点都无所谓的人,多干一点累不是死我,少干一点也闲不死我的,反正一天都是我的工时,我就玩命干给我钱就行,跨行业接触一些事物我觉得对我有很多用处。比如:“在这个行业里有经验的人,教你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,并且前者很慷慨的告诉你,让你在担任主导者的时候不会出现错误,这在我眼里就堪称贵人”。
因为人家可以告诉你流程,不用那么繁琐的告诉你如何避免什么什么事,也没有必要非得跟你讲那么细,所以在我眼里堪称贵人,最起码我喜欢和这样的人做事,有经验的人事事把闭坑指南,像修炼的宝典一样的传授给你,那就是前者走了很多弯路用了一些时间,才把这个坑避过去,能让你在一个时间里不用再继续跳,那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算“亦师亦友”,即便身边负能量都会说说道道,但是在咱身上不能说个“不”字,这是尊重。
在沪学习将近半个月,唯一给我的感受就是远离认知低、负能量特别大的人,前面我讲了我的同事,然后我在讲讲外卖骑手们。如果咱们在短视频里看见正能量的骑手,那一定是正能量的是在极少数,负能量的占大多数,本身仓储就是个百货超市,什么东西都有,果蔬、冷饮、计生用品、卫生巾,要什么有什么。
但是骑手们给我的感觉就是状态差,物品重不乐意接(卷爹骂娘)、平台单价格低点不乐意接,闹情绪了不乐意接,平均每公里价格低不乐意接,反正跑个外卖就跟看心情一样,有一次我问外卖员:“一个月平均能挣多少钱”,外卖员跟我说,一个月能挣一万大几的平均要在14个小时以上,平台快把外卖员榨干了,其实这就是我想讨论的积怨。
咱先说一下中上游这个问题,平台给外卖员发单,外卖员接单,外卖员给顾客送货得到一笔收入,店主上货备货等待顾客点单是一笔收入,平台从中挣差价,但是平台也有人员成本、信息基础搭建、如果大厂用的还是服务器(带宽、防黑客、程序更新、服务器的阶梯式电费、宣传费用等等),等让一个老头老太太都能用的App,这项成本远比普通人想象的成本高的多的多,但是普通人不会想这些事情,只会想我付出了多少多少小时,然后用命挣钱。
但是你换位思考一下,除了用命挣钱你也不会干别的啊?你如果不用拼命的话,你就不会用耗时耗力的工作去挣钱了,可能看到这里你会说我偏向资本,但是事实就是很残酷,资本之所以能让你挣到辛苦钱,是因为资本会掏出来做生意的资本金开发,然后通过资本的宣传费用,让你得知一个平台你出力能挣钱,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干。当更多的人干了,自然而然的就卷了,内卷其实就是看谁更有本事,在当前的社会不被淘汰,或者换而言之被社会的慢慢淘汰所不需要。
小小的解释完了平台,咱们解释商家吧,商家其实会更苦。本来是用本金创业的,本以为有本金有渠道创业,可能会有一番作为,但是你碰见差评、薅羊毛或者白嫖党就算玩完,天下生意哪有那么好做的,因为社会区间里好、坏人都有,当今社会坏人多的都见不到好人,白嫖党甚至下完单以后吃了用了,然后再叫退货的有的是,就咱们这个创业环境和某些环境,商家其实在跟顾客和平台,各自都在博弈,你占我便宜我就从质量上动手脚,你让我上税多,我就从别的地方在补补,反正都是各方在博弈,如果没有一个公平、干净、能一碗水端平的环境,无论创业者、消费者还是平台,这样的恶和积怨永远都会持续下去。